韻水慢漫

韻水慢漫

介 紹

「自然河水在美濃」

「韻水慢漫」為全台首座、全世界第三座的水泥3D 列印景觀座椅,這項創新工程是高雄市美濃運動中心啟用後,由市府水利局所推動的周邊景觀改善工程的一部分,事務所與ROSO 機器人建造實驗室共同合作完成景觀座椅花台。設計端使用自行開發的機器手臂水泥3D 列印技術,展現了機器人3D 列印的多向度自由曲度成型的特色,以「瀰濃」水的意象為主題,打造如自然河水般優美曲線的街道座椅,為這片土地帶來獨特的景觀藝術。


技術與挑戰

建築師事務所期望引入新的構築方式,解放設計的限制,因此,引入機械手臂3D列印技術,台灣的第一台機器手臂3D 水泥列印機是在2016 年由盛郁庭教授和王識源教授在雲林科技大學的製造者中心共同研發的。經過數年的發展,直到2023 年,這項技術才首次被應用於實際的大型作品上。「韻水慢漫」也標誌著台灣第一個大型的水泥3D 列印街道家具的誕生,為公共街道家具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水泥3D 列印技術不僅為工程帶來便利,對設計端而言,也意味著更大的創意自由度,能夠將設計提升至新的層次。對使用者來說,這技術提供全新的視覺和觸覺體驗。水泥3D 列印技術提供了一種創新的建造方法,透過噴頭把水泥一圈一圈擠到地面上。它不再需要大量的模板和人工,材料利用率接近100%,幾乎沒有廢料產生,在預算上更為經濟。


型態構成

為了讓這些曲線在視覺上看起來自然流暢,設計師面臨製作過程中的挑戰,尤其是在確保每個單元之間的拼接。傳統的桌面型3D 列印機通常是垂直堆疊列印,這樣會造成紋理相對單一,如果比照相同方法打印作品,會導致體驗者在實際觸摸時,感覺到紋理斷裂,影響作品的完整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計端利用了機器手臂多軸控制的功能,使得列印過程不再局限於垂直方向,而是可以隨著曲線的變化進行傾斜堆疊列印,從而使得作品的整體曲線流暢且光滑,就像水流一樣。


影響

全球的碳排放量中,有3 成來自於建築物運作時產生的能耗,而建築工程與使用的材料本身,也佔總排碳量的1 成,僅次於製造業。從房子的製造到最終的拆除,如何減少對環境的損害,都是建築業現在開始要面對的問題。此作品以異地進行單元打印,運至現場組裝,以往工地現場運進去的原物料,最後有三分之一,會變成建築餘料,當成廢棄物處理,水泥3D 列印技術用多少擠多少,減少原料的使用。本案設計發展嘗試累積「數位構築」技術,以解決目前台灣缺工問題,同時將施工具危險性及對勞工不健康的工序由機械手臂施作。趙建銘建築師事務所於2024年4月舉辦「數位構築論壇」,分享近年事務所「高雄高工立體停車場」案,機械手臂天花板噴漆,減少高空作業的風險及噴漆對勞工不健康的工序及「里港長照園區」案,機械手臂牆面粉刷之「數位構築」經驗,希望整合設計、營造、學術界及機械手臂產業,解決相關議題。

基本資料

地點

高雄市美濃區

面積

11M X 10M X 0.8M (S), 10M X 9M X 0.9M (O)

年分

2023

使用

3D 列印/ 街道家具/ 景觀

營造

園泰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景觀

趙建銘建築事務所

結構

ROSO 機器人建造實驗室 、原型結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

合作團隊

趙建銘建築事務所

ROSO 機器人建造實驗室

  • 建築師

    趙建銘

  • 合作主持人

    王識源

  • 合作主持人

    盛郁庭

  • 設計師

    孫偉慈

  • 設計師

    蔡承恩

  • 設計師

    黃伊君

  • 設計師

    吳洋碩

獎 項

展 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