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寮社教園區使用大量紅磚,表現地方特色。早期台灣農村的紅磚建築處處可見,人們對紅磚有著特別的情感;過去農村的豬舍為了通風採光,提供眷豬舒適的環境,常運用鏤空砌磚,即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綠建築設計。紅磚材料取自於大地,手感強烈的紅磚建築表情特別迷人,但自從城市現代化,被二丁掛取代,這個傳統工法幾乎逐漸消失;麥寮社教園區選擇運用傳統材料,呈現歷史記憶的現代性,表達傳統與現代的對話。整體以有機建築思想整合內外空間、景觀設計等。
生活美學館主要功能是教室及聚會活動空間,透過挑空大廳空間串連所有學習教室,挑空中庭成為磚與光影的展示場,提供使用者精神世界與自然環境的連結。位居北半球的夏天,西向陽光非常炙烈,到了傍晚甚至水平直射,射入後產生光影紋理,過濾後再進入室內同時解決熱負荷。光透過直射或漫射進入室內,充分感受到四季與時間的變化。 圖書館入口處刻意地壓低,漸進直到挑空的核心區(樂齡及兒童閱覽);透過縮放、轉折、高低差與階梯,區隔空間,而經由坡道連結上下層空間,提供使用者多向、多視點的空間變化。建築提供時空間的體驗,亦即時間在空間中的表現,包含光線與視覺;空間設置若干側天窗,在大屋頂下部分自然採光,再輔助配置燈具。 兩棟建築外部上半部皆砌以各式紅磚砌法表現,而在一樓有較深之陰影;退縮後為落地玻璃,刻意壓縮底層強調水平性,強調室內延伸至室外,同時將戶外景觀引導入室內。在窗框細部也特別設計處成上下隱框,加強其穿透性、延伸性。藉著雙層牆隔熱與深遮陽設計,建築本身因此有很好的節能效果,冬暖夏涼。夜間照明會從內部像燈籠般透光,也是建築物的另一種表情。
合作團隊
徐岩奇建築事務所
趙建銘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師
徐岩奇
建築師
趙建銘
設計師
吳旻曦
設計師
董敏慧
設計師
吳照男
設計師
蘇小珍
設計師
謝宛臻
設計師
蘇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