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王船文化館

屏東縣王船文化館

介 紹

東港迎王祭典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宗教文化活動之一,承載百年傳統與海洋信仰,並列為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資產。王船文化廣泛存在於亞洲沿海地區,包括中國東南沿海、越南及東南亞其他國家。這項傳統儀式反映沿海居民對海洋信仰的依賴與敬畏,透過建造與焚燒王船,象徵性地與神靈溝通送走瘟神,祈求風調雨順與地方安康。東港迎王祭典便是在這樣的文化脈絡下發展而來,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宗教盛事之一。迎王活動包括請王、遶境、法會儀式,最終以燒王船作為儀式高潮,象徵送瘟驅邪,祈求地方平安,本計畫以「生活即是文化,文化即是生活」為概念,揉合王船文化、造船人才與迎王祭典傳承之「活的博物館」,並帶動地方觀光產業發產與文化傳承。

在建築量體設計上,本案以「王船」為概念,透過形式轉譯呈現王船與海洋意象。量體佈局順應基地條件,鄰近公園與綠帶,適當退縮塑造友善人行廣場環境。建築底部折線設計採用透明玻璃窗減低量體壓迫感呼應海浪動態,抬升的摺線界定空間入口,連結城鎮與文化館。上方開孔象徵王船「龍目」,周圍圓孔如水花濺起,使建築與迎王祭典意象相互呼應。此外,頂樓東側設置瞭望台,強化人與海的聯係,提供沉浸式文化體驗。立面材料,融合海洋意象,設計具有紋理的GRC,透過紋理變化在南國陽光照射下,產生豐富的光影變化。 從入口進入時,由如從喧譁的世俗空間進入常民宗教空間,挑高的量體結合挑空設計,創造出神性的空間尺度。挑空區域以透光擴張網包覆,其孔洞提供視覺穿透性,打破傳統黑盒子展示空間的侷限,營造如海水波紋般的海洋意象,鋁擴張網同時達到避免聲音反射降躁的效果,使入口挑空廣場成為寧靜的神聖場域,引導遊客達到沉澱心靈的心境轉換。三樓部分,由國寶級造船工藝師傅配合文化館工程期間,在館內打造一艘1:1祭典王船,船首懸挑於挑空空間,沐浴在頂層天窗光線下,象徵人性與神性的交流。 屏東縣王船文化館自啟用一個月以來,已吸引超過20萬人次參觀,帶動地方發展,成為文化傳承與地方創生的重要場域。這座文化館的核心精神在於傳遞東港迎王祭典這項流傳百年的國定民俗,並結合當地漁業發展特色,讓無形文化資產得以保存與推廣,同時發展國際級觀光資源。王船文化館的成立,除了保存文化資產,更是地方故事的承載者,透過知識體系建構、口述歷史保存與工藝技術維護,鞏固文化根基。該館亦與在地學校合作進行傳習教育,提供祭典導覽人員培訓,推動傳統造船工藝的延續,進一步連結地方產業發展。

基本資料

地 點

屏東縣東港鎮

面 積

3042.32㎡

年 分

2024

業 主

屏東縣政府

使 用

文化館/展示

建 築

猛揮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結 構

超偉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

建築師

趙建銘

  • 設計師

    黃昭綺

  • 設計師

    許初仰

  • 設計師

    石鎮源

獎 項

展 示